|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專家:幹細胞產品緣何難跨上市“門檻”

2015-07-29
|
訪問量:

日前,解放軍307醫院宣布,經過16個月的術後觀察,由全軍造血幹細胞研究所所長、該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陳虎領銜的團隊,率先開展的世界首例胎盤造血幹細胞聯合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獲得成功。

2013年12月30日,河北遷安一位9歲女童患再生障礙性貧血入院治療。2014年3月14日,在征得患者父母同意後,307醫院從女童新誕生的妹妹胎盤中提取造血幹細胞聯合臍帶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治療,患兒康複出院。

近年來,幹細胞用於臨床治療已經頗見成效。但與科研領域的如火如荼相比,市麵上卻鮮見幹細胞產品問世,中國幹細胞的產業化之路仍然處在探索階段,看似前途充滿曙光,但依然阻力重重。

審批複雜、國外類似產品缺乏、效果難明……在幹細胞產品大規模上市的路上,依然存在重重阻礙需要克服。


國外相關產品未成規模
2001年4月18日,剛剛出生的嬰兒季依忱的臍血被存放進天津臍血幹細胞庫-196℃的液態氮中,標誌著我國第一家自體存儲者的臍血幹細胞庫開始運行。此後,中國幹細胞產業大幕掀開,與幹細胞治療相關的公司一度成為股市熱捧的對象。
在長達10餘年的時間裏,圍繞幹細胞,國內外逐漸形成了上、中、下遊的產業鏈。其中,上遊主要是幹細胞的采集及存儲業務,中遊是幹細胞技術研發,下遊是幹細胞移植及治療。
將近15年後,幹細胞的上、中遊已經具備一定規模。新生兒的臍帶血存儲業務在各大醫院被廣泛介紹,日漸得到認可。但對下遊的產品而言,目前國內還鮮有成型產品問世,國際上幹細胞藥品已經有一些獲準上市,前景也並不太樂觀。
在首屆全國組織修複與再生醫學大會上,軍事醫學科學院全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裴雪濤向記者介紹,在美國,位於哥倫比亞的奧西裏斯診療公司(Osiris)是世界上比較知名的幹細胞產品研發公司。2010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以孤兒藥的方式核準Osiris公司研發的幹細胞療法藥物Prochymal用於Ⅰ型糖尿病的治療。2012年,加拿大衛生部通過了Prochymal產品的上市批準,用於治療兒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但同時給出的附加條件是,上市後仍需進一步實驗”。而Prochymal也成為世界首個獲批上市的人造幹細胞藥物。
此後,Osiris公司在探索Prochymal用於治療克隆氏症、糖尿病和心髒病等其他病症時,屢屢受挫。
2013年,該公司以100萬美元轉讓給澳大利亞的一家公司,停止了所有單純使用間充質幹細胞(MSC)的臨床研發,專注於組織工程產品。
在韓國,2011年7月,韓國政府準許由FCB-Pharmicell公司開發的心髒病治療藥物Hearticellgram-AMI投放市場銷售。Hearticellgram-AMI,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治療心肌梗死的幹細胞藥物。
“但2012年,有專家發文指出,該藥物的相關臨床試驗結果未通過同行評審期刊發表。2013年11月,該藥物的第二期、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發布,顯示失敗。”裴雪濤指出,近年來,國外上市的幹細胞產品不但數量少,而且一般隻能用於一些罕見病,且未能顯示足夠的治療效果。
那麽,國內的幹細胞技術研發是否過關?臨床研究情況如何呢?法國國家技術科學院院士、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韓忠朝指出,需要注意的是,幹細胞有很多種。不同的幹細胞研發的情況不同,因此不能一概而論。
中科院院士吳祖澤介紹說,近年來,國家的支持力度明顯加大,幹細胞研究成為許多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的熱門領域,無論是在成體幹細胞還是在誘導多能幹細胞研究方麵,均表現不俗。
韓忠朝認為,在幹細胞技術的研發,我國在某些領域已經處於領先。比如間充質幹細胞研究方麵我們就已經處於比較領先的位置。但是目前國家審批製度的原因,並沒有相應產品問世。

也就是說,因為幹細胞種類太多,所以具體的研發技術如何,還得具體分析。但國內在間充質細胞研發方麵處於領先。


國內產品審批製度未明
幹細胞的臨床應用效果如何?
韓忠朝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目前從人體骨髓、外周血和臍血中獲得的幹細胞已廣泛應用在移植中,骨髓幹細胞移植在臨床上治療惡性血液病和遺傳性疾病已開展幾十年,外周血和臍帶血幹細胞移植也有10多年的曆史,實用效果明顯。
“幹細胞的臨床研究和應用效果與三個因素有關。首先是優質、科學、安全的幹細胞來源;其次是科學先進的處理技術、高標準軟硬件、規範化全程質控與溯源性;第三是科學、合理、安全、長遠的個體化應用方案。”裴雪濤這樣表示。
此前在國內,幹細胞是被看作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無效後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但由於缺乏係統性的監管體係,幹細胞在我國一度處於混亂狀態,很多機構將幹細胞的功能過分誇大,甚至過度收取費用。為此,2012年1月,原衛生部下發了《關於開展幹細胞臨床研究和應用自查自糾工作的通知》,同年7月,叫停了在治療和臨床試驗中試用任何未經批準使用的幹細胞,並停止接受新的幹細胞項目申請。
目前我國可以進行臨床應用的隻有造血幹細胞,幹細胞治療藥物也均處於申報審核過程中。但在國內,幹細胞治療在臨床上的研究從來沒有停止過,很多國內醫療機構與國外機構合作開展幹細胞新技術應用,並試圖向國外的審批機構申請產品轉化。
但近年來,有關專家關於衛生部門放開幹細胞產品的臨床應用的呼聲絡繹不絕。
比如,解放軍307醫院造血幹細胞移植科主任陳虎就曾建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在幹細胞治療品種審評審批上應該馬上製定相應的指導原則,可以先參照國外一些已經製定好的原則,比如美國、日本的範本,再與中國臨床實踐的理論基礎進行結合。
裴雪濤介紹,在美國,是依據細胞和組織產品風險的高低進行分類管理的,低風險的細胞產品不需要向FDA申請上市前的評估。
在韓國,明確將幹細胞藥物作為生物製品來管理,韓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負責製定、修訂幹細胞的相關法規和指南,行使幹細胞藥物的審批權。

在日本,幹細胞治療實行雙軌製管理,即按照藥品和醫療技術進行管理。具體來說,就是既接納把幹細胞當成一個藥品類進行申報(嚴格按照藥品申報,包括其臨床前研究),也可以把它當成一個類似於美國的先進治療技術啟動臨床試驗,當然,二者的臨床前研究都同樣需要規範完備。從創新技術的層麵進入臨床,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先期的預實驗方式,如果安全有效,可以回頭來按照藥品方式和渠道進行申報,兩個途徑都可進入到臨床試驗的雙軌製。“國外一些措施值得中國政府借鑒。”裴雪濤說。


需加強協同創新
無論如何,幹細胞產品及產業化,被公認為未來前景光明的行業。根據Visiongain提供的市場調研數據,2011年幹細胞療法的市場份額達27億美元,市場主要由骨髓幹細胞移植(BMT)構成。同時,幹細胞銀行和配套產品的市場份額達26億美元。預計到2016年,市場份額將達88億美元,且2011~2016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10.6%。麵對巨大的市場,中國的幹細胞產業不可能止步。
“以幹細胞治療為核心的再生醫學,將成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後的另一種疾病治療途徑,從而將成為新醫學革命的核心。”——科技部發布的《幹細胞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十二五”專項規劃》,無疑顯示政府對幹細胞治療有著清醒的認識。
今年3月30日,衛計委與CFDA聯合發布《關於征求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明確了幹細胞技術可開展臨床研究。這也給國內幹細胞產品的上市帶來了曙光。該《管理辦法》的核心是強調臨床試驗基地認證製和臨床試驗項目報備製。臨床試驗基地是幹細胞臨床研究的實施主體和第一責任人。
5月14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了包括原來由國家衛生計生委負責的造血幹細胞移植、基因芯片診斷、免疫細胞治療等“第三類醫療技術臨床應用準入”非行政許可審批。這對幹細胞產品的研究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那麽,未來我國的幹細胞產品的研究如何才能取得突破呢?
裴雪濤認為,目前我國幹細胞研究、應用與產業化,存在臨床起步早、試驗進展慢;細胞種類多、應用種類少;應用單位多,規範化臨床試驗少;自行應用多,登記注冊少;介入企業多,做大做強企業少;產業部均衡,產業鏈未形成等諸多特點。因此,未來應當加大投入和整合力度,加強協同創新,加快出台政策規範,加緊形成特色優勢,加速布局產業鏈。
“未來的關鍵是要製定幹細胞技術的標準,促進這一產業的發展。政府部門應當多聽取幹細胞科研人員、醫療從業者、幹細胞研發企業的意見,不能一葉蔽目。幹細胞治療是新生事物,應該在不斷探索中前進,一邊開展一邊完善。”韓忠朝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