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國家版1010種臨床路徑能否真正控費?藥企是喜是憂?

2016-12-14
|
訪問量:
國家版1010種臨床路徑已對外發布,臨床路徑能否有效控製醫療費用增長?對藥企營銷又有哪些切實影響?

能否拴住醫療費用烈馬?

臨床路徑可以有效完善和統一各級醫院對各種病症的治療方案和處置流程,對基層和低級別醫院醫師更兼具有培訓、普及和規範的意義,但其控費效果還有待考量。
各級醫院各路徑治療收費標準並未同步公布,很多病種住院日寬泛,本身患者病情不一,3~14天甚至20天住院期均可,治療費用也就難以量化控製。對於複合病症更難加以把握,數種小病疊加大路徑,重複檢查,小病大治,全麵控費需對醫療機構進行有效倡導和深入的全麵規範治理,否則難以從根本上杜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關於各地實施路徑摸索實際控費效果和各級醫院應用中有待總結提高之處同樣有待真實上報、科學分析和分享。
關於收費方麵,一些政策設計細節引人關注。同一疾病,病情輕重不一,住院時長不同,各地用藥和治療方案不同,收費能否簡單劃一。各地定價標準出台後,如所用藥品已大幅降價時是否應同步調整,還是藥價降、收費不降,政策設計和執行中需要嚴謹考慮。避免製定標準時通通以高價位的產品,實際用藥卻大大縮水,民眾利益受損。
此外,在收費標準已覆蓋和體現醫療機構成本和收益的情況下,醫療機構還有無依據和藥企開展二次議價同樣需要考量。避免取消加成後,各項醫療收費補償性上漲的同時,依舊理直氣壯地要求企業以遠高於醫藥加成的幅度大幅讓利,原價賣給患者,成了醫院的小金庫,繼續加重民眾就醫支出和負擔,更讓企業紛紛倒閉。

藥企是喜是憂?

涉及到藥企,則會對各種路徑中的用藥指南部分格外關注。粗略翻閱了一下,涉及到藥品使用上有的中規中矩,以類別為代表,客觀中立;有的直接逾越正常的用藥規律,忽視城鄉差異和醫院等級差異,放棄大類產品中各類應用成熟的產品,直接點名推薦數百元、數千元起步的後一代產品,縣級版本也是如此;個別路徑甚至直接以某些藥品為路徑名稱,顛覆了臨床路徑的概念。一如抗生素應用指南中某些常用的經典大類產品幾乎整個族群銷聲匿跡,而極其小類的產品卻占據了寶貴的數個名額,個個都是上千元的合資貴族藥,直接撂倒幾十元、百十元,臨床應用成熟的其他產品。
忽略了循序漸進的科學用藥規律,隻會加劇耐藥及不合理用藥和大處方發生,加劇企業間不平等競爭和民眾醫療費用快速上漲,導致部分企業產品憑路徑和指南為貴,直接切掉整個品類,壟斷化經營。打亂用藥體係的結果也將導致過度性超前消費和大處方盛行,一如基藥擴容後反而推動了基層市場一些高貴基藥的迅猛普及。
前不久曝出的嗎丁啉風波,足以令人深思。學術和營銷推廣都是外企引入中國的,外企作為先進理念的傳播者,對於國內醫學和藥學學術氛圍形成、產品係統化推廣、醫師學術培養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但另一方麵,學術本應秉持的科學、嚴謹、求實的立場任何時候不應被其他因素所左右。專家工作也應納入合規管理當中,避免出現寶能案中諸多專家因收取請托出具了寶能出資合法合規的有違學術立場和事實的證詞的類似情況。

科學規範當是學術之本

在推廣合理用藥、有效控費時,作為範本的各類指南更應率先體現合規、公正,避免企業為進指南、進目錄、進路徑使出全身解數,爭先恐後豪擲千金,加大企業各項投入和負擔。如何科學借鑒和執行指南,更考驗醫療機構的初心和學科素養。國家出台各項方針、政策,應有利於行業大多數企業群體和國家、民眾的利益,力求客觀、公正。一如不科學的低價招標導致大量低價產品從市場上快速消失、無影無蹤,如何避免各種臨床常用藥品因部分臨床路徑製訂中用藥過於具有傾向性而被踢出市場打入冷宮,同樣值得高度關注。
路徑中直接提到的產品基本都是現有或未來的明星產品。不出意外的話,進入路徑的產品未來TOP10中必有其身影。
就經銷商而言,關心臨床路徑在各地的落地情況將是未來重點。對企業而言,路徑隻是利好銷售的準入條件之一,能否正常中標和製訂醫保支付標準,有無係統而紮實的銷售網絡,是否重視產品培育和企業誠信,“兩票製”能否順暢解決,廠商是否和諧融洽等,才真正決定了後期產品是否具有明星運和明星範兒。
而醫改各項眼花繚亂的組合拳之後,醫療費用上漲是否真正得到有效控製,民眾滿意度是否真正提高,科學實踐應成為檢驗一切的金標準。隻有回歸醫療機構為國家、為人民的初心軌道上,國家和民眾的利益才能得到確保。單純掀翻了藥企,並不是我們初來時的目的和目標。各項專業化管理歸位,才能更快、更準地找準症狀,找準患者,對症下藥,避免張三生病,李四開刀。

2017,願醫藥安好

十年育樹,打造一個經典的學術品牌,從產品上市等待市場準入伊始,也近乎花費了5~10年的光景,甚至更久。幸運的如期趕上上輪醫保調整周期,運氣不好的產品上市10來年,仍在等待醫保的船票,最近3年的招標進程更是讓新品大麵積熄火和因超低價而折翼。僅是上述等待的時間成本和投入都已成為一筆筆驚人的開銷。
如何加快企業產品的市場變現,降低企業不斷高企的運營成本和待攤成本,在抗擊民眾醫療費用快速上漲的戰役中顯得尤為重要。避免因過度低價、經營倒掛造成企業大量放棄市場,大量裁員,對行業造成衝擊和影響,市場供貨和民眾用藥安全受到嚴重影響。
每個人都有住進醫院的那一天,願各項製度不斷與時俱進,公開透明、科學完善,造福從業者和國家、民眾。願醫者、患者和醫藥企業都能被溫柔以待。
給醫藥人以信心和保障,民眾的健康和藥品質量安全,我們來堅守和信守,責無旁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