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溶出”還是“BE”,何為臨床療效“金標準”

2016-04-26
|
訪問量:
《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征求意見稿)》規定:“應采用體內生物等效性試驗的方法進行評價,允許企業采取體外溶出度試驗的方法進行評價。采用體外溶出度試驗方法進行評價的品種,以後還應當采取體內生物等效性試驗的方法進行後續評價。”
一時間業界出現了“溶出派”和“BE派”兩大陣營的對峙,“究竟誰才是臨床療效一致性的金標準”也引發了諸多探討。在4月21-22日召開的第六屆亞洲仿製藥國際峰會上,多位業內專家就如何正確看待體外溶出與BE試驗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溶出試驗還是BE試驗

目前,國際上多采用BE試驗作為仿製藥物上市的批準證據。盡管體外溶出試驗具有操作方便快捷、花費少、重現性好等優點,並且具備潛在的BE試驗預測力,但其並不一定能真實反映體內生物等效性。
多位與會專家均表示,進行體外溶出試驗最重要的目的在於提高體內BE試驗的成功率。體外溶出一致,體內生物等效的概率會大大提高;體外溶出不一致,也可能會出現體內生物等效的情況。在對藥物體內吸收機理足夠了解的條件下,企業也可以在體外溶出不一致的情況下進入BE試驗,最理想的情況是在進入BE試驗之前就確保體外多條溶出曲線做到一致。
“四個溶出介質中,兩個一致兩個不一致,關鍵在於判斷哪條溶出曲線更有預測力,具有什麽樣的生理含義。”某大學教授楊某認為,如果企業竭盡全力後發現溶出曲線依然存在不確定性,可以考慮進入BE試驗。他強調,體外溶出隻是人體生物等效的指標之一,每一種檢測方法各有利弊,很難用單一的檢測方法解決所有的問題,企業要善於利用各種工具組合起來解決不同的問題。
某醫藥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表示:“不要機械地理解為四條曲線,做得越多,進入BE試驗的時候心裏越有底,我鼓勵企業嚐試在各個介質條件下進行溶出試驗,這是為我們自己好。”
此外,他還提示,要特別關注藥物濃度-時間曲線下麵積(AUC)、最大血藥濃度(Cmax)、達峰時間(Tmax)等關鍵指標的變異值,估算試驗的偶然變異和製劑間的差異,有助於確定正式試驗的樣本例數,以便企業判斷BE試驗的相關預算。

BE試驗豁免有難度

“仿製藥和原研藥在原料輔料、處方工藝方麵的差異,設計不合理,試驗執行等多種因素都可能造成BE試驗失敗。”對此,他建議企業多討論、多交流,試驗前要對暴露水平影響敏感因素進行預估和控製,預先演練試驗過程,從而更好地磨合研究隊伍,“依據預BE試驗結果,對比原研藥和仿製藥的體外釋放特點和體內藥時曲線特點,理解藥物吸收機理,明確限速步驟,同時對體內AUC、峰濃度、變異等影響分開討論,進一步優化處方工藝。”
然而,無論從時間上還是資金上來看,BE試驗都為企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CFDA於4月8日下發的《人體生物等效性試驗豁免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規定,符合豁免生物等效性試驗原則的品種,允許采取體外溶出度方法進行一致性評價,具體品種名單由CFDA另行公布。
“這提示我們,有些藥物是否可以通過體外足夠多的試驗盡量減少體內試驗,達到豁免標準?”某大學藥物製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吳教授建議, 采取BCS1類藥物首選申請BE豁免的策略,BCS3類藥物在做好體外一致的情況下,特別是15min溶出大於85%的品種,應爭取做到BE試驗十拿九穩。
不過,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科學官王博士提出了疑問,“基於BCS1類的生物豁免需要滿足三個條件,高溶解性和快速溶出相對較容易證明,關鍵是高滲透性,如果申報資料的英文說明書或者FDA生物等效性指導原則上標明該藥物的絕對生物利用度是100%,是否還需要每家企業做滲透性驗證試驗?”
據一位熟悉國外仿製藥研發的業內人士介紹,測定藥物滲透性的試驗難度很大,不容易找到具備相關儀器和技術的實驗室,並且花費的成本與BE試驗相差無幾。“雖然FDA在2015年5月把生物等效豁免拓展至BCS3類藥物,看上去口子更寬了,但借鑒其申請及批準BE試驗豁免藥物的實際經驗,國內BE試驗豁免落地還是存在一定的難度。”

評估風險很關鍵

在北京某生物公司CEO看來,不同品種本身的特性也為BE試驗的成功與否帶來了不確定性,比如有些品種隻要能夠控製批次之間的差異,通過BE試驗的概率就很高;有些品種即使能夠保證體外溶出一致,BE試驗仍然存在很高的失敗風險,所以企業應當首先考慮參比製劑確定、BE試驗成功率較高的品種。“希望國內企業一方麵可以積極主動參與一致性評價,另一方麵借助行業協會的力量抱團形成統一的聲音,解決進口替代和醫保支付可及性的問題。”
據了解,在四條溶出曲線一致的情況下,美國市場一次性通過BE試驗的成功率在50%左右,如果前期進行的預BE試驗能夠取得成功,正式BE試驗成功率可以提高到80%。
有專家指出,即使把原研藥與原研藥進行比較,也會存在一定概率等效藥品不等效的現象。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建議企業依據風險高低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執行路徑和關鍵步驟。“以往100%通過BE試驗的現象不複存在了,企業要做好有可能會失敗的心理準備。”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