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藥市場前景到底有多誘人?至少還有10年大增長!
近年來,兒藥市場頻迎政策利好,這一需求大、競爭小、政策優的市場,未來10年的持續增長可期!
六一臨近,六部委再給兒藥市場發政策紅包。5月18日,國家衛計委發布了《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表示將通過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和隊伍建設,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推動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改革與創新,促進兒童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和兒童健康目標實現。並重點提到要“建立兒童用藥審評審批專門通道,對兒童用藥價格給予政策扶持,優先支持兒童用藥生產企業產品升級、技術改造”,解決兒童用藥的供應問題。
結合在2014年六一兒童節前,國家衛計委等六部門發布的《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幹意見》,近年來兒藥市場可謂是利好消息頻出,也直接使得一大波布局兒藥市場的企業受益。長遠來看,未來10年都將迎來持續增長。
從現狀來看,我國兒童藥發展目前麵臨的環境主要有三大特點:需求大、競爭小、政策優。目前,兒童人口數處於由低穀向上爬的起步階段,未來10年將持續增長,到2024年,兒童人口占比有望達到18.3%。而目前兒童藥市場規模約占全國總體醫藥市場規模的5%,市場遠未飽和。
全國6000多個藥廠中,涉及生產兒童藥品(通用名中明確說明兒童用藥)的廠家有1000多家,專門生產兒童用藥的廠家僅10餘家。其中有600多家企業有生產兒童專用化學藥;另有900多家企業生產兒童專用中成藥。截至2014年5月,國內藥物生產批文近17萬條,專用於兒童的藥品批文僅3000多條,涉及品種400多個;而400多個品種中,劑型以顆粒劑為主,其他適宜兒童的新劑型較少,而且八成多是中成藥,其中以感冒藥為主。
回顧2014年六部委聯發的《關於保障兒童用藥的若幹意見》,綜合起來對醫藥行業影響較大的政策主要有三條:
一是建立專門的審評通道,針對國外已上市使用但國內缺乏,且臨床急需的兒童適宜品種、劑型、規格,加快申報審評進度。這對於大量積壓的在審項目和有限的審批資源而言,意味著急需的兒童藥將開辟綠色通道。以首仿藥的經驗來推斷,急需兒童藥品種有望在申報後的一至兩年獲得批文,相較於一般5至7年的審批時間而言,周期大大縮短。
二是對已上市品種,要求藥品生產企業及時補充完善兒童臨床試驗數據。這一政策意味著一些成人用藥在完善臨床後可轉化為兒童用藥,其審批周期較新藥審批更短,可能用不了一年的時間。
三是對兒童用藥價格給予政策扶持,兒童專用劑型可單列代表品,不受成人藥品定價水平影響。對於兒童適宜劑型,研究規定較為寬鬆的劑型比價係數。同時發揮醫療保險對兒童用藥的保障功能,按規定及時將兒童適宜劑型、規格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範圍。這意味著兒童藥能獲得較好的價格和較易納入醫保體係。
而根據《關於加強兒童醫療衛生服務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到的目標,到2020年,我國要建立健全功能明確、布局合理、規模適當、富有效率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每千名兒童床位數增加到2.2張,每千名兒童兒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0.69名,每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至少有1名全科醫生提供規範的兒童基本醫療服務,基本滿足兒童醫療衛生需求。這一頂層目標的設置,無疑是兒藥市場增長的源頭保障。
而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和隊伍建設、加強兒科醫務人員培養和隊伍建設、完善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體係、推進兒童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改革、防治結合提高服務質量等具體措施的落地,對醫療服務、藥品市場、兒童保健等領域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