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正式發布的機構改革方案,國務院將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將國家工商管理總局的職責,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職責,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職責......等職責整合,組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作為國務院直屬機構。
取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同時,考慮到藥品監管的特殊性,組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市場監督實行分級管理,藥品監管機構隻設到省一級,意味著現有的市、縣藥監局都徹底將取消,合並到市縣藥市場監管部門。
核心三大變化:
-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取消了“食品”二字;
-
取消了“總局”的"總"字,新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不再由國務院直管,而是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藥品監管機構隻設到省一級,市縣藥監局取消、合並。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CFDA)的奮鬥史也挺不容易的,奮鬥幾十年,幾經反複,掙脫了衛生部的束縛,獲得獨立,好日子隻過了5年(剛好一屆)就又被納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懷抱了,唉!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CFDA的奮鬥史吧:
第一階段:初獲新生的SDA
1998-2003
專家:為順應醫、藥分離的改革需求,做好藥品監管工作,需要有獨立的監管部門。
領導:好呀,那就單獨成立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SDA)。
1998年: 由原國家經濟委員會下屬的國家醫藥管理局,合並衛生部的藥政司,再吸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部分機構,成立了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副部級)。
這個階段的國家藥監局,作為一個新獨立的部門,恰似一個血氣方剛的少年,意氣風發,大展拳腳,我國醫藥產業快速發展,藥品監管走向規範(至少是形式上的)、藥品GMP在國內強行推開;藥品注冊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由各省市藥監局就可以批準藥物的時代一去不複返。
第二階段:SFDA
2003-2008
專家:食品目前是九龍治水,藥品從衛生部獨立出來後,藥監局管理得甚好,不如學FDA一並管了吧。
領導:說的在理,民以食為天,是應加強管理。
2003年:在SDA的基礎上組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除原職能處,還負責食品、保健品、化妝品的管理 。(實際上食品的職能一直沒有真正劃過來。)
雖然藥品監管改革成效顯著,但在改革、改製過程中顯露出很多問題,如權力高度集中、地方藥品批文轉變成國家藥品批文過程中的一些不法行為等,最終導致時任國家藥監局局長的鄭筱萸於2007年被送上了斷頭台,更別提想成為正部級的夢想了。
第三階段:衛生部管理下的SFDA
2008-2013
專家:醫藥不能分家,歐美發達國家藥監局都歸衛生部管呢!沒人管,局長都出事了。
領導:那得糾正過來。
2008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名稱未變,但話語權減弱,不再由國務院直管,改由衛生部管理。
雖然改換了門庭,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兼任衛生部副部長,藥企感受變化並不深,多了一個婆婆而已。但也許就是多一個婆婆,缺乏自主性,藥品監管、注冊等相關管理製度基本沿習舊製,沒有大的改革。而把食品真正管理起來的原計劃方案,隨著機構的調整也就基本停滯了。
第四階段:獨立的CFDA
2013-2018
專家:醫藥不分家,則醫改推不動,美國FDA(藥監局)雖然隸屬於衛生部,但仍然是獨立工作的,醫藥還是得分開!多一個婆婆,藥品監管跟不上,製度已落後國外很多了,食品監管涉及麵太廣,一個非直屬的副部級單位也沒法管。
領導:既然如些,就把藥監局再獨立出來吧,把食品正式、統一管理起來。
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式成立,多了一個"總"字,成為國務院直屬機構(正部級),不再隸屬衛生部,英文件縮寫由“SFDA”變成了"CFDA",至今沒有弄明白,多了一個“總”字,英文縮寫怎麽非要變呢?另外正式組建、加強了食品的監管隊伍,真正將食品管理職能全麵納入CFDA。
這一階段上任的畢井泉局長,雖非醫藥界出身,但在一幫高參的協助下,向問題多年積存的醫藥監管、藥品注冊製度開刀,雖然讓一些中小企業苦不堪言,但卻開創了規範化、科學化的監管環境,為我國醫藥產業走向國際打下堅實基礎,促進了創新、提高了質量,為後續發展帶來了希望。
第五階段: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屬的SDA
2018-?
專家:......
領導:......
辛辛苦苦奮鬥幾十年,最終還須“婆婆”管,隻是這個“婆婆”不再是衛計委。2018年3月,CFDA取消,不再管理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是否繼續管理?),新成立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管理。
獨立夢想不再,專業精神可否保留,正開展的醫藥新政改革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