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痛風藥市場欣欣向榮各品種有人歡喜有人愁
痛風在我國並不鮮見,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發病率不斷提升,引發多方關注。截至目前,尚缺乏全國範圍的通風流行病學調查研究,但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區報告的痛風患病情況,我國痛風的患病率估計為1%-3%,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
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濕病範疇。但是,痛風不僅僅影響人體的關節,情節嚴重者甚至會出現關節破壞、腎功能損害等,且常伴發高脂血症、高血壓病、糖尿病、動脈硬化及冠心病等。
前不久,《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在北京正式發布,指南建議:痛風急性發作期,推薦首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抗炎鎮痛;對非甾體抗炎藥有禁忌的患者,建議單獨使用低劑量秋水仙堿;對急性痛風患者短期單用糖皮質激素可起到與非甾體抗炎藥同樣有效的鎮痛作用,且安全性良好,特別是對非甾體抗炎藥和秋水仙堿不耐受的急性發作期痛風患者。
對急性痛風關節炎頻繁發作(>2次/年),有慢性痛風關節炎或痛風石的患者,推薦進行降尿酸治療,使用別嘌醇或非布司他抑製尿酸生成,或使用苯溴馬隆促進尿酸排泄。
抗痛風藥市場概況
隨著我國痛風發病率增高,抗痛風藥市場迎來了快速增長期。自2011年後,重點城市醫院抗痛風藥銷售額增長率幾乎每年都保持在30%以上。2016年前3季度,重點城市醫院抗痛風藥銷售額已達到1.20億元,預計全年較2015年的1.09億元將實現超過40%的增長。
目前臨床治療痛風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根據《2016中國痛風診療指南》建議,急性發作期主要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秋水仙堿或糖皮質激素進行抗炎鎮痛治療;緩解期使用別嘌醇/非布司他抑製尿酸生成,或用苯溴馬隆促進尿酸排泄。
非布司他是2013年在國內上市的新型黃嘌呤氧化酶抑製劑,其降尿酸作用與別嘌醇相當或略優,但該藥物導致的藥疹明顯低於別嘌醇。非布司他自上市後,受到了抗痛風藥市場的廣泛認可。2013年上市之初,非布司他在重點城市醫院銷售額為36萬元,而2016年僅前三季度銷售額就達到了0.48億元。目前國內生產銷售非布司他的藥企共有三家,分別是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61.01%),江蘇恒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31.64%)和杭州朱養心藥業有限公司(7.35%)。
別嘌醇在臨床上降尿酸效果顯著,常年占據重點城市醫院抗痛風藥20-30%的市場,2014年份額最高為37.83%。近兩年受到非布司他異軍突起的影響,市場份額走低,2016年前3季度為22.8%。目前別嘌醇市場份額前三甲分別為江蘇萬邦生化醫藥股份有限公司(24.41%)、Heumann(赫曼,20.69%)和黑龍江澳利達奈德製藥有限公司(17.57%)。
苯溴馬隆自2000年進入我國後便占據了抗痛風類藥物重點城市醫院用藥第一名的位置(約占70%)。2003年因為嚴重的肝損害退出其原研地法國,201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也發文提醒苯溴馬隆的肝損害問題。近年來,苯溴馬隆重點城市醫院份額出現大幅下滑,2016年前3季度僅為36.38%。目前共有五家企業生產銷售苯溴馬隆,分別是Heumann(赫曼,56.88%)、昆山龍燈瑞迪製藥有限公司(27.08%)、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7.67%)、江蘇常州康普藥業有限公司(7.64%)和成都華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製藥廠(0.73%)。
秋水仙堿是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中的有效成分,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人類應用秋水仙的種子和球莖萃取物治療痛風。自上世紀30年代,秋水仙堿被廣泛應用於痛風治療。由於秋水仙堿常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副作用,且細胞毒性大,臨床上通常單獨采用低劑量秋水仙堿抗炎鎮痛。近10年來,秋水仙堿在重點城市醫院銷售額一直維持在100萬元左右,2016年前3季度市場份額前三甲分別為昆明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4.25%)、雲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28.63%)和景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12.81%)。
抗痛風藥國內研發概況
目前國內抗痛風藥研發領域最熱門的當屬非布司他,共受理研發申請216件,其中新藥研發203件;緊隨其後的是托匹司他,同樣是一款降尿酸藥,目前受理的76件研發申請全部為新藥研發。由國內研發概況不難看出,抗痛風藥市場的飛速增長引起了更多國內企業的關注,其中不乏華潤雙鶴、浙江海正等知名企業。痛風藥市場未來走勢如何?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