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應依托大數據研發新藥種
去年中藥經濟運行嚴重下滑,今年中成藥增速放緩。中醫藥大品種還能走多遠?12月3日,在“醫藥戰略轉型期的中藥大品種培育論壇”上,專家紛紛建言獻策。
多重因素致中藥經濟增速放緩
論壇上,中國中藥協會中藥研究評價技術中心辦公室主任李磊說,去年中藥經濟運行嚴重下滑,今年中成藥經濟增速放緩,預計增速僅為4.9%。
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中成藥製藥產值6167.4億元,同比增長僅5.69%;中藥飲片產值1700億元,同比增速下滑至12.49%。中藥經濟增速放緩過程中,中藥注射劑市場下滑最為嚴重,去年我國中藥注射劑市場規模為877.06億元,同比增長僅0.85%。李磊說,醫保控費、藥占比、臨床路徑管理是中藥注射劑遭停用的三大主因。今後,一些存在問題、用量巨大、不良反應問題較多的原醫保中藥注射劑,被調出醫保的風險相對較大,這對中藥注射劑企業來說是一個警示。
為什麽增速下滑?李磊認為,原因包括中藥材不合格、中成藥由西醫處方、臨床超說明書使用、老品種主導市場、實際工藝與國家標準不符、盲目創新劑型等。
中醫藥發展迎來政策利好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提出:至2030年,中醫藥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中醫藥服務領域實現全覆蓋,中醫藥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複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李磊認為,《綱要》首次明確了中醫藥在人類醫療保健中的定位和作用。這對於呈現低增長的中藥市場來說,是一件好事,為大健康、大中藥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說,中醫企業發展的空間是非常廣泛的,主要得看中醫藥的價值所在。價值才是正道,才能決定一個中藥大品種能走多遠。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研究員、中藥大品種聯盟秘書長楊洪軍認為,中醫藥大品種要加快質量升級,促進綠色安全發展,優化產業結構,提升集約發展水平,推動基本藥物生產向優勢企業集中,提升生產集約化水平,保障產品質量和穩定供應,才能真正解決小、散、亂和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市場秩序不規範等問題。
中藥大品種科研成績可喜
“臨床價值和科學價值是中藥大品種產生市場價值的基礎。”北京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秀梅說,最終中藥大品種要實現“三高四特和共識療效”,即:高技術含量、高知名度、高銷售額;特效、特色、特攜帶方便、特服用方便;品種的臨床療效中醫認可,西醫也認可。
醫療已經進入數據驅動的時代,可中藥卻缺乏嚴謹的臨床數據支撐。張秀梅說,海量信息就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記錄中醫臨床診療實踐中大量的知識和診療信息,並把這些信息用於分析中醫臨床診療的療效和經驗知識,是中醫藥發展的重要課題。同時,中藥企業應重視基礎研究,通過大量的基礎研究,從工藝、標準、治療藥效等方麵獲得專利權、構建產品技術壁壘,並在大量數據庫資源的支撐下,創新研發新藥種,從而避免因情報不通而造成重複研究和侵權。
企業如何構建中藥科技體係?張秀梅認為,大型企業,可通過提升科技含量挖掘已有產品新的價值,尋求新的發展空間;建立健全科學數據體係,加強學術宣傳;通過科技手段挖掘新品種。小型企業,提升科技含量可使產品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通過嚴謹臨床評價,獲得可靠的臨床證據,逐漸成為大品種。
目前,中國中藥大品種在科技研發方麵取得了可喜的成績:13個中藥材標準已被《美國藥典》正式采納;66個中藥片標準被歐洲藥典收載;複方丹生滴丸在美國即將完成三期臨床研究,康萊特注射液、扶正化瘀片等已完成二期臨床;地奧心血康膠囊、丹參膠囊兩個中成藥作為傳統藥物成功在歐盟注冊。此外,2006年至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中醫藥相關領域共資助項目8411項,與中藥大品種相關科研項目有112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