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一致性評價新政落地上萬仿製藥將臨大考

2016-04-11
|
訪問量:

4月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了《關於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開展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意見>的有關事項(征求意見稿)》,這標誌著一致性評價工作將全麵展開。隨著仿製藥新政的落地,上萬藥企將麵臨生死大考,且1500億CRO市場將被催生。


此次公布的292個基藥品種,涉及上萬個批文。在業內人士看來,啟動新一輪“一致性評價”改革,將使大批中小企業和仿製藥麵臨死亡。事實上,國產仿製藥質量低劣,行業平均毛利率隻有5%-10%,遠低於國際仿製藥平均40%-60%的毛利率。

國信證券援引相關數據指出,目前藥監局共批準了18.9萬個仿製藥品種,但實際生產銷售的批準文號隻有4~5萬個,2/3的藥品文號是沒有實際生產的“僵屍文號”。

而且,全國目前僅有200多家臨床機構有能力承接一致性評價工作,因而製藥工業的洗牌已在所難免。

不過,盡管仿製藥企麵臨洗牌,包括國金證券、國信證券等在內的諸多券商都認為,CRO(新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機構)行業來將迎來發展機遇。國信證券預測,一致性評價對應的理論上限市場規模達1500億元,CRO企業可承接臨床前藥學評價和BE試驗中的數據檢測分析業務,業務需求將大大增加。

上萬仿製藥臨大考

《征求意見稿》顯示,一致性評價將針對化學藥品新注冊分類實施前,批準上市的仿製藥,包括國產仿製藥、進口仿製藥和原研藥,均須開展一致性評價。而且凡在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中的化學藥品仿製藥口服固體製劑,原則上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

與此同時,在開展一致性評價過程中,藥品生產企業須以參比製劑為對照,全麵深入地開展比對研究,找不到且無法確定參比製劑的,將開展臨床有效性試驗。這也就意味著,一致性評價已成為我國藥品上市的全新標配,任何產品今後都必須通過一致性評價的考核,否則將麵臨注銷藥品批準文號的厄運。

對此,北京鼎臣醫藥管理谘詢中心負責人史立臣向記者指出,新政實施後,一些實力不足的中小企業有可能放棄再注冊甚至放棄生產,部分中小企業轉型甚至關閉或被大企業兼並,但長期來看,這也是淘汰過剩產能的一種方式,有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利好醫藥行業發展。

“中國在短時間內成為了仿製藥大國,但遠不是仿製藥強國,低水平仿製紮堆現象嚴重,很多藥品的批文達幾十個甚至過百,藥企之間惡性競爭。同時,大量獲批上市的仿製藥從沒進行過與原研藥的一致性評價,普遍存在質量差、療效弱的問題。”史立臣指出。

由於對仿製藥的監管不夠嚴格,加上巨大利益和相對低的研發成本,吸引藥企大量湧入仿製藥生產,特別是在2002-2006上半年,國內仿製藥批件數量呈井噴之勢,最瘋狂的時期在2005年,當年就有超過1萬種藥品獲批上市,這一時期上市的藥品仍然是目前中國藥品市場的主力。而在2007年以後,CDE每年獲批上市的藥品數量急劇下降,近幾年每年隻有幾百個品種獲批,這其中仍然以化藥仿製藥為主。

過去十年中國仿製藥市場發展迅速,國信證券估算,仿製藥規模近5000億元,仿製藥在處方量中占比達95%。然而大量國產仿製藥粗製劣造、安全無效,行業毛利率不到10%,遠低於國際平均50%的水平。

據了解,CFDA曾於2008年組織過一次摸底抽查,選擇部分國產仿製藥與原研藥進行體外溶出試驗比較,發現國產仿製藥與原研藥體外溶出行為差異懸殊,無一能達到合格標準。

低水平仿製和惡性低價競爭使得中國仿製藥普遍盈利能力較差,行業平均毛利率隻有5%-10%,遠低於國際上仿製藥平均40%-60%的毛利率。

從2012年初的《國家藥品安全十二五規劃》到2013年2月正式推出的《仿製藥質量一致性評價工作方案》,後因評價方法爭執不下而擱淺。在業內人士看來,此次一致性評價全麵啟動,並作為我國藥品上市的全新標配,設定生死時限(分別2018年底前和首家通過後3年內),將使醫藥行業格局迎來巨變。

1500億CRO市場

仿製藥一致性評價將對三個領域產生重要影響:製藥行業、CRO和藥用輔料。其中,製藥行業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大量低端仿製的藥品和企業將被淘汰出局,行業集中度有望大幅提升。

在此前臨床試驗核查中,CFDA公布了一大批CRO企業數據造假的信息,不過,在國信證券看來,隨著CRO行業負麵影響消除,管理規範的企業的業務逐漸恢複,承接一致性評價業務訂單,未來其業務量將明顯上升。“CRO行業受益於一致性評價工作的開展,業務量大幅增長。主要包括臨床前的藥學評價服務和臨床BE試驗服務兩類。”

按照國務院一致性評價意見的規定,國家基本藥物目錄(2012年版)中2007年10月1日前批準上市的化學藥品仿製藥口服固體製劑,應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評價。根據中檢院的統計,這其中共涉及300個品種,17897個批準文號,1883家藥企。再加化學藥品新注冊分類實施前批準上市的其他仿製藥,為此,國信證券估計此次一致性評價涉及的文號過3萬個。

“假設藥學評價按上限200萬元計算,BE評價均價按300萬元計算,因此單個仿製藥製劑完成評價的均價為500萬元,則一致性評價的理論市場規模約3萬×500萬元=1500億元。考慮到很多品種會主動放棄評價、豁免BE,及藥學評價成本波動範圍較大,實際可能達不到該規模。”國信證券表示。

國金證券同樣看好CRO行業的發展,並指出,未來五年行業仍將保持快速發展,更多的CRO企業將進入二級市場,在資本的助力下,行業即將進入密集並購整合期,而且CRO行業突破性的進展在於,不但掌握研發端,還能掌握銷售端,屆時行業將突破人均單產的限製,分享新藥上市後的巨大收益。

目前很多CRO企業承接企業一致性評價藥學研究的業務訂單,如藥明康德、華威醫藥、尚華醫藥、泰格醫藥等。

盡管仿製藥一致性評價有助於醫藥質量的提升及利好CRO行業發展,但多位藥企負責人亦提出了對藥價上漲的擔憂。

一位不願具名的上市藥企董事長向記者表示:“一致性評價的價格將在500萬以上,再加上前期基礎研究的成本,一個產品沒有800萬左右是出不來的;未來,企業進行仿製藥一致性評價,不僅需要做BE、TE、體外溶出度試驗,還要進行文號注冊補充申請審批,這兩方麵都會增加成本,可能導致價格上漲。而在招標方麵,價格上漲會導致仿製藥相比原研藥的比較優勢降低,不容易中標。”

(本文係轉載,如有侵權,請聯係刪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