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
  •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在線留言×
點擊切換
News information
新聞資訊

2017藥企並購強勢反彈

2017-01-10
|
訪問量:

最近幾年,製藥和生物技術產業在諸多方麵都經曆了一個積極活躍的發展階段。
最顯著的表現在於,這兩個板塊獲批的新藥和在研藥物數量都在逐步提高,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些新興治療方法的發展所驅動,如腫瘤免疫療法、精準醫療、幹細胞療法以及生物製劑。此外,越來越多的藥物能夠真正徹底地治愈急危重症患者,而非僅僅暫時延長其生命。
在2014年年底之前,製藥企業和生物技術企業在IPO和並購市場的估值一直瘋狂增長,部分原因來自新興治療方法的發展。但此後,由於高昂藥價的爭議,相關企業的股票價格和IPO估值一直處於反複波動的狀態。生物技術上市企業股價自2014年後開始遭受打擊,至今都未有較明顯的提振態勢。企業IPO也因此從2015年下半年開始趨於蕭條,這使得生物技術產業股權融資環境變得越來越艱難,這些企業的投資決策也因此受到影響。

回顧2016

藥企並購規模大縮水,生物技術IPO遇冷
截至2016年第3季度,製藥產業共完成了37項並購交易,總金額共計1170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共完成56項交易,總金額為2000億美元。從過去的趨勢來看,2016年的並購案數量及金額還是比較可觀的。但與2015年相比,在並購金額上有顯著下降趨勢,並購數量略有下降。主要成因在於,美國財政部在2015年年底出台了嚴厲限製稅收倒置的規定,2016年因此缺少了一些大型的稅收倒置並購。
此外,已完成的並購交易涉及金額都不太大,僅有Shire以310億美元收購Baxalta,梯瓦(Teva)以404億美元收購艾爾建(Allergan)的仿製藥業務這兩項交易稱得上是大型並購交易。製藥企業同時扮演買方和賣方的角色,建立起各種戰略聯盟,通過資產置換來強化核心業務,剝離非核心單元,並一同尋求合理的稅收紅利。
一直以來,生物技術版塊並購交易活躍程度都趨於平緩,偶爾有小幅度快速增長。
截至2016年第3季度,該版塊完成29項並購交易,交易總金額達到140億美元。該版塊2015年全年總共隻完成了31項交易,交易總金額為190億美元。目前來看,2016年生物技術版塊並購案在數量上將超過2015年,而金額的對比則尚未見分曉。
以上現象主要是由生物技術產業IPO數量下降導致的,從2015年後期開始,醫藥市場宏觀環境變得愈趨不利於生物製藥公司的發展。截至2016年第3季度,成功發行的IPO數量僅有22項;2015年全年IPO數量為61項,2014年為72項。從金額方麵來看,2016年第3季度IPO融資總金額僅為10億美元,去年同期為50億美元。相關企業的二次發行很可能會受到較顯著的負麵影響。過去3年間,生物技術企業還能夠享受高IPO估值的紅利,今年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在很多情況下,企業最大的困擾不是無法抬高估值,而是連IPO的成功發行都難以確保。因此,很多新療法處於Ⅱ期和Ⅲ期臨床的生物技術企業會對外尋求並購合作,以緩解巨額研發資金消耗帶來的壓力。
分析師認為,正在進行的生物技術企業並購交易市場價值並不高。據9月30日所公開的信息,已開始但未完成的唯一一個交易項目金額僅為6億美元。由此可見,生物技術企業目前已不再被認為是理想的並購合作對象。不少企業已開始探索戰略代替方案。

展望2017

製藥業重組整合需求帶來強大並購動力
Young & Partners公司研報認為,2016年製藥產業並購交易在數量上將比2015年有輕微降幅,在金額的降幅上則較為顯著,主要原因是大型稅收倒置交易受限。
但其預測,從2017年起,製藥產業並購規模將有顯著提升,主要原因是製藥企業結構及戰略調整需求,還有媒體輿論影響所致。製藥產業的大規模業務重組,以及包括仿製藥企業在內的業務整合需求將給並購交易活動帶來強大動力。
藥企正在調整其資產結構,剝離實力較薄弱的業務,集中資源發展競爭力強大的業務。其資產重組的主要目的在於降低經營成本、擴大公司規模。
除了並購,為了充實已縮水的藥物研發管線,製藥企業和生物技術企業均將加速達成一些產品授權協議,並建立研發合作關係,創立一些合資公司。
因此,盡管當下藥品高昂定價飽受輿論詬病的現象對企業並購重組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但仍有理由相信未來製藥企業並購規模是可觀的。不過,受限於現行的稅收倒置政策,其交易利潤可能不會大幅增長。
未來幾年,生物技術產業並購活動的基調是,製藥企業和大型生物技術企業以增強研發管線為目的收購一些較小型的、初創的生物技術企業。
發展前景最好的生物技術企業在未來3年有很大機會搶先上市,吸引到資金數額可觀的投資,接著可能抬高產品價格。IPO市場的活躍可使這些企業在是否出售資產甚至退出市場,以及何時出售的問題上有更靈活的決策機會。然而,當下該產業IPO遇冷,不少企業會考慮借助一些合作交易或貼現的私募配售來出售公司或融資。因此,2017年該產業的並購和合作交易的數量將會有所增長,但對比製藥產業增長幅度稍小。

結語<<<
製藥企業將有更多的途徑和工具來獲取利潤及其他公司的在研藥物,但其市場估值確實充滿挑戰,尤其是那些擁有前景看好的重磅在研藥物,且已經進入末期臨床的企業。這些企業須完成戰略目標,並為股東爭取更多的投資利潤,而其麵臨的挑戰主要在於企業對並購項目、進行專利授權的藥物和研發合作對象的選擇上。
仿製藥企業同樣將麵臨多重挑戰,這延續了當下產業以多元化發展為目的而製定的合並及選擇性戰略趨勢。
生物技術企業IPO及私募未來幾年將聚焦於藥物創新研發業務上,但目前來看,多數企業在私募、公募、二級股權融資以及並購等融資方式上的選擇決策還不太明朗。
無論如何,藥物定價輿論風波對於廣大公眾的影響究竟將加速還是減緩產業變革進程,時間將帶來答案。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