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醫藥與人類的健康密切相關,而醫藥研發產業的發展狀況,更是引人矚目。來自Pharma intelligence集團的資深醫藥產業分析專家Ian Lloyd撰寫了最新的一項產業報告《Pharma R&D Annual Review 2017》。以史為鑒,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在新的一年裏醫藥研發產業中有哪些新的變化趨勢。
藥物研發階段分析
所有在研藥物管線統計數據截止於2017年1月份,包括製藥公司正在開發的處於臨床前階段、不同臨床試驗階段及不同審批階段的所有候選藥物,如圖1所示。2017年,該數字為14872,相比於2016年增幅為8.4%,近三年保持良好增長勢頭。
盡管新藥研發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所有研發管線統計中8.4%的增幅還是令人鼓舞的,表明該產業仍處於健康發展的軌道中。圖2比較了16與17年處於不同研發階段的藥物數量,基本相當。最大的增長出現在臨床前階段,增幅為632種,增長率為9.2%。
臨床前研究的數據統計較為困難,相比較而言,處於臨床階段的藥物研發數據統計較為準確。圖3展示了近十年間各臨床階段藥物研發數量的變化。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相比於16年數據,變化最大的為臨床Ⅰ期階段數據,候選藥物數量增幅達到11.2%,並且絕對數量大約是10年前的兩倍。處於臨床Ⅱ期及Ⅲ期階段的候選藥物數量增幅分別為4.2%及7.4%。盡管增勢喜人,但有兩點值得關注:
1. 所有增幅均低於一年以前,在15-16年間,臨床Ⅲ期在研藥物增幅為18.1%;
2. 臨床試驗成本較高,除非最終走向了新藥上市,該過程將會占用醫藥研發生態圈中大量寶貴的資源。
對於有幸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候選藥物,最終能夠獲得審批進入上市流程的能有多少呢?在另一項研究報告中,調查人員對臨床Ⅱ期、Ⅲ期及pre-registration階段藥物的成功概率作做了分析。對於進入到pre-registration階段的藥物而言,其有一般的成功概率要高於平均值。對於臨床Ⅱ期候選這一數字為25.3%,但仍有16.5%的比率低於平均值。
製藥公司統計分析
強者恒強,諾華登基。表1根據研發管線列出了TOP25最大的製藥公司,其中Novartis以一條管線的優勢超過GSK登頂。在TOP10中,Pfizer繼續強勢反彈,而Johnson & Johnson,AstraZeneca,Roche及Sanofi則研發管線絕對數量有所下滑。在該項統計中,最引人關注的一點在於,TOP10的寶座沒有任何新成員的增加。
盡管製藥行業幾大巨頭占據主導地位的局勢沒有明顯改變,但在整個製藥生態係統中,一些變化還是在發生著。在過去的12個月中,約有750家新的製藥公司被統計入數據庫中,顯著高於去年的618家。截至2017年1月份,有4003家製藥公司報道了在研藥物管線,相比於去年增長率為8.6%。同樣的,該增長率低於2015-16年度增幅(12.2%)。在所有製藥公司中,1578家企業隻有一種在研藥物管線,679家則隻有兩種,這樣的小企業占到了行業總規模的56.4%,這一數字同去年相比沒有顯著變化。
從地域分布來看,東方國家的份額仍在增加。亞洲企業所占比例從去年的16%上升至19%。相應的,歐洲及美國的份額分別降低了1%,盡管後者仍占據了醫藥研發工業界的半壁江山。
藥物治療領域分析
從藥物治療領域來看,抗腫瘤藥物發展最為迅猛,遠超行業平均值。2017年,抗腫瘤候選藥物增幅為669種,增長率高達16.0%,打破了去年15.9%增長率的記錄。這也使得該領域增速接近行業平均值的2倍,並占據了整體三分之一的份額。出人意料的是,呼吸係統在研藥物數量出現下降。而其他一些領域增幅也較低,如神經係統增長率僅為1.2%,而骨骼肌肉係統則為5%。其餘管線增長率則接近或者略超出行業平均值。
Pharmaprojects將所有治療領域劃分為232類細分領域,據此統計出的Top25如表2所示。在此目錄中,癌症領域仍然保持7.7%的增長率,但癌症免疫治療增長率高達25.3%,並在絕對數量上緊隨其後。
我們還可以將上述分類按照發病部位等指標繼續細化,這樣總體類別可達1350種。基於此的TOP25藥物管線如表3所示。幾類不同的癌症占據了TOP10的7種,以及TOP12的9種。乳腺癌藥物排名第一,增幅為6.5%,與排在第三位的結直腸癌類似。排在第二位的非小細胞肺癌增速較緩,而排在第四位的胰腺癌則向比於2016年的高速增長有所回落。變化最大的為AML治療領域,其增速高達22.8%。
在研藥物類型分析
在研藥物管線類型細分如表4所示。與以往類似,化學及合成類產品,包括絕大多數小分子及未知來源藥物,仍然在數量上處於前列。進一步分析會發現,該領域增速隻有4.2%,遠低於行業整體增速。而處於亞軍位置的抗體藥物管線,其增長率達到了驚人的15.1%。其他一些生物製品,如蛋白藥物、細胞治療及多肽藥物等,增長率也分別高達24.1%、67.1%及27.0%。圖8展示了近22年間生物藥與非生物藥占比的變化,表明生物藥正處於一個高速發展的時期,也是近些年的一個明顯趨勢。
生物技術類藥物管線在2017年占比已達37.8%,並且在近幾年有加速上升的趨勢。相比於化學藥物,生物製品具有更高的療效及靶點特異性,但通常受限於不方便的給藥方式、副作用以及高昂的成本。
生物製劑占比的增加也可從給藥方式的改變上得到體現,如圖9所示。在過去1年裏,通過注射方式給藥的比例從50%增加到了52%,與此同時口服類藥物占比降低了2%,其他類別給藥方式占比基本持平。
作用機製及靶點分析
TOP25的藥物作用機製如表5所示。由於藥物精確的作用機製在研發早期可能尚未被揭示或確認,因此該列表也會處於動態調整中。這也是為什麽在TOP10類中有很多寬泛的類別,如免疫刺激劑、免疫抑製劑、新生血管抑製劑及細胞凋亡抑製劑等。
兩年前,抗腫瘤免疫治療類藥物的概念首次出現,並包括一些相應的治療策略。從表5可以看出,該領域已經破繭成蝶。在過去的一年裏,候選藥物數量從399增加至899,增長率高達123%。從增長趨勢來看,這必將是近些年抗腫瘤藥物研發領域的熱點之一。
在TOP25的藥物靶點類別中,過去的一年裏調整並不明顯。表6列出了處於前25位的具體在研藥物靶點。值得關注的是,盡管免疫抗腫瘤藥物整體數量較多,但由於靶點分散,因而沒有一個成員進入TOP25排行榜中。
事實上,疼痛受體μ阿片受體仍處於排行榜首位,前十中還包括Kappa1受體及其他一些與炎症相關的靶點。榜單中還包括一些單獨的抗腫瘤藥物靶點,其中VEGF-A增長率為30%並攀升到了榜單第六位。另一類上升顯著的靶點為β-澱粉樣蛋白前體,從27位升高至第17位。該靶點為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重要理論假說之一,盡管在過去的一年裏不停的遭遇臨床失敗案例的打擊。
統計數據表明,目前在研的藥物管線中,設計的藥物靶點蛋白共計1672種,而曆史累計數據則為2774。在過去的一年中,有116種新的藥物靶點被首次發現,遠高於近十多年來藥物靶點創新數量的平均值。
隨著美國新總統特朗普的上台,其各項新政也在醫藥行業產生了巨大的震動。新總統執政思路對醫藥研發界的影響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