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ai: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Tel: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 marketing@medicilon.com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川大路585號
郵編:201299
電話:+86 (21) 5859-1500(總機)
傳真:+86 (21) 5859-6369
© 2023 上海hjc黄金城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 保留所有權利 滬ICP備10216606號-3
滬公網安備 31011502018888號 | 網站地圖
業務谘詢
中國:
Email: marketing@yakkaa.com
業務谘詢專線:400-780-8018
(僅限服務谘詢,其他事宜請撥打川沙總部電話)
川沙總部電話: +86 (21) 5859-1500
海外:
+1(626)986-9880(U.S. - West Coast)
0044 7790 816 954 (Europe)
Email:marketing@medicilon.com
藥物給藥途徑指藥物的不同給藥方式。常用的給藥途徑有口服、外用、吸入、靜脈注射、靜脈滴注、皮下注射、皮內注射等。每種給藥途徑的吸收快慢都不同。不同的給藥途徑會影響藥物的吸收、生物利用度和特定實驗的適宜性,研究人員需要熟悉各種途徑,才能以最佳的方式對動物進行給藥,得到科學且合理的實驗結果。給藥途徑的選擇不僅取決於便利性和依從性,還取決於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特征。因此,了解各種途徑的特點和相關技術是進行PK/PD、生物分析及安全性評價等臨床前研究的關鍵。
通過口服給藥,藥物從胃腸道被吸收進入全身循環。口服途徑是最經常使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經濟的給藥方法。但需要注意有些藥物由於因本身的理化性質而導致吸收較差、或者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及因消化酶和胃酸等而被破壞,最終導致進入體內的藥量減少,療效降低。口服藥的常用劑型有片劑、膠囊、顆粒劑、粉劑、懸浮劑、酏劑等。
皮下注射給藥是將藥液注入皮下結締組織,經毛細血管、淋巴管吸收進入血液循環的方法。當藥物分子尺寸太大而無法在腸道中有效吸收或需要比口服途徑更好的生物利用度或更快的吸收速率時,可采用皮下注射途徑。皮下給藥途徑因其高生物利用度和快速起效而被廣泛用於施用不同類型的藥物。此外,皮下注射與其他注射方式相比有顯著的優勢,皮下注射比靜脈注射疼痛更輕,感染風險也更低。此外,對於那些需要多次劑量的患者來說,皮下注射比肌內注射提供了更廣泛的替代部位。凡是易溶解、無刺激性的藥物以及菌苗、疫苗、細胞等,都可以進行皮下注射。
皮內注射是一種將藥物淺層注射到位於表皮和皮下組織之間真皮中的藥物注射方法。主要用於三種目的:①為了預防過敏而進行的藥物試驗;②手術局部麻醉之前的準備工作;③疫苗接種。由於皮膚神經末梢豐富,皮內注射時通常會感覺到比較痛,皮內注射常打在前臂內側,因為前臂內側皮膚薄,注射後的局部反應易於可視化,並且可以評估反應程度。
皮膚結構層示意圖
絕大部分的藥物需要被機體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後才能發揮藥效。藥物經靜脈注射後不經消化吸收,直接進入血循環,起效迅速,不受食物等因素影響,可發揮全身或局部治療作用。有些藥物因不易被胃腸道吸收,或對酸堿、消化酶等不穩定,或對消化道刺激大,不能經口服途徑給藥時,也需使用注射給藥。
❖ 起效快速;
❖ 生物利用度高;
❖ 可避開胃腸道的影響;
❖ 可避開肝髒首過效應的影響;
❖ 對於無法口服用藥患者和昏迷患者,可用靜脈輸液維持藥物有效濃度等。
瘤內注射是圖像引導下用注射器將藥物注入瘤體內治療方法的統稱。藥物首先彌散到注射區域,在局部達到較高的初始組織濃度,然後逐漸進入到體循環中,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優勢,可使用更高劑量,耐受性更好。腫瘤內給藥,藥物可直接進入腫瘤引流淋巴結,該淋巴結則是啟動和維持抗腫瘤免疫應答的關鍵樞紐。
此外,腫瘤內免疫治療是一種提供獨特治療和探索環境的策略,可以更好地了解轉移性癌症患者腫瘤病變的免疫環境。瘤內注射促炎性物質,可助免疫細胞一臂之力,解決棘手的“冷腫瘤”問題,將冷腫瘤變成熱腫瘤,提高癌症免疫療法的反應率,同時降低其全身暴露和毒性。瘤內免疫療法提高了針對腫瘤的免疫力,並改變了目前針對轉移性和局部癌症的聯合療法,以延長其生存期。
❖ 良好的安全性;
❖ 藥效快;
❖ 局部應用量少,價格相對低。
瘤內注射與靜脈注射比較[1]
鞘內注射給藥是一種可繞開血腦屏障提供腦脊液藥物濃度的給藥途徑,鞘內注射給藥是通過腰穿將藥物直接注入蛛網膜下腔,從而使藥物彌散在腦脊液中,並很快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鞘內給藥可在不經過血腦屏障的情況下,使藥物隨腦脊液循環自然到達蛛網膜下腔各腦池,並彌散整個腦室係統,短期反複給藥,可使藥物維持一定的有效濃度,是一種較好的給藥途徑和治療顱內感染的方法,但需要綜合考慮治療風險和患者病情。
小腦延髓池常被用於采集腦脊液和中樞給藥等治療。而近年來小腦延髓池內注射已被開發用於增強中樞神經係統藥物輸送。隨著核酸類藥物的開發突飛猛進,多款藥物陸續獲批上市。寡核苷酸及AAV新藥研發臨床前體內藥理麵臨兩大挑戰,如何有效地將這類新分子遞送到靶器官組織,如何解決安全性問題。而小腦延髓池內ICM注射就可以有效遞送定向大腦的寡核苷酸。
猴腦中小腦延髓池 (CM) 的定位示意圖[1]
❖ Compound A 藥代動力學分析:用於分析腦脊液中Compound A濃度的 LC-MS/MS 分析方法由hjc黄金城分析實驗室開發。
❖ Aβ40/Aβ42 分析:腦脊液中的Aβ40/Aβ42水平由hjc黄金城分析實驗室使用ELISA試劑盒進行檢測。
經過20年的沉澱積累,我們具備多種動物實驗給藥途徑的專業技能,包括口服、皮下、靜脈、及高難度的鞘內注射,小腦延髓池內注射等,可對各類靶點的活性小分子、PROTAC、抗體、ADC、核酸藥物、細胞治療等多種藥物提供全麵係統的一站式臨床前研究。